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为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消费教育引导,帮助消费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增强依法维权主动性,根据近期消费者投诉举报情况和关注的热点问题,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如下消费提醒:
选购保健食品认准“蓝帽子”
购买保健食品要认清产品包装上蓝色、形似帽子的保健食品标志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依据其功能及适宜人群有针对性地选择,并按标签说明书的要求食用;切记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代替药物,谨防商家虚假夸大宣传。
一些不法经营者利用老年人防范意识较弱的特点,采用免费试用体验、讲座授课、专家义诊、赠送礼品、无效退款等承诺,诱导老年人花高价购买假劣保健食品。老年人在保健品消费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警惕,牢记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切勿贪图小便宜,不要轻信不法商家虚假宣传和免费承诺,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一旦发现上当受骗要保留好相关证据,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选购药品要慎重
要注意阅读药品说明书,对症选药、按需购买,对药品说明书不明白,可向药店内的执业医师咨询,以免买错药、用错药;为了保证用药安全,应凭医生处方购买处方药;要注意查看药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有效期,以免买到过期药品。
选购黄金饰品需细致
购买黄金饰品等贵金属时,切莫轻信促销人员的口头承诺,对品牌、规格、产品类型、含金量、总重量等核心信息做到心里有数。黄金以旧换新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回收价格、折旧费、损耗、新首饰加工费等细节,对更换首饰的加工费优惠减免、是否换大不换小、差价计算方式等内容以合同或补充协议的方式形成书面证据,以免误入旧金饰回收、金饰销售环节的价格陷阱。
挑选化妆品需留心
挑选化妆品时,消费者需查看产品外包装有无生产许可证号、生产企业名称、地址、成分、使用方法等,说明书上有无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质量合格标记等。切勿盲目相信“立即见效或承诺见效期限、没有效果退款”的化妆品宣传,尤其不能轻信使用医疗术语、宣传治疗功效的“医学护肤品”。如使用化妆品后皮肤出现红斑、水肿、刺痛等疑似化妆品引起的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就医。
预付卡消费有风险
近年来,我县预付式消费纠纷逐渐增多,消费者反映的主要问题有:服务项目和质量与开卡时的承诺不一致;中途要求增加费用或频繁推销产品;限期使用的预付卡到期后无法退回消费余额;更换经营者,后来的老板不承担原来商家义务、不继续提供服务;消费维权难。
为此,消费者在办理预付卡时要注意:一是购卡需谨慎,选择证照齐全、市场信誉度高、经营状况好的商家,不可轻信广告和商家的口头承诺和促销条件的诱惑。办卡后,需仔细了解或详尽阅读有关规定,并签订正式书面消费合同。在消费合同中应明确预付式消费卡(券)的使用范围、有效期限、违约责任等相关条款,特别要注意终止服务、转让等限制性条款。二是充值要理性,不要被商家宣传优惠折扣而冲动消费,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适量充值,尽量避免一次充入过多金额。三是办卡后,要及时索要并妥善保管好发票和消费凭证,发生消费纠纷时可作为维权依据。
“免费美容”实为陷阱
美容消费要科学理性,谨慎对待“免费体验”“美容贷”,防止掉入消费陷阱。一是在选择美容整形机构时要选择正规、口碑好的,不要轻信机构的宣传广告,要查验确认机构的营业执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以及医师资格证、医师执业证、医师职业资格证等,对机构提供的服务项目,应进行认真评估;二是不要轻信美容机构所谓的“免费体验”,做美容前消费者要详细了解什么项目免费,什么项目收费,如果只想体验免费项目,应事先声明;三是谨慎对待“美容贷”,美容消费要充分考虑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不要盲目听信商家的促销,不要选择超过自己还款能力的贷款产品。在购买产品、办理美容卡、接受美容服务时,应向商家索要购物凭证或者消费凭证,必要时需签订协议,明确美容项目、内容、权利、义务等内容。
当您的消费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请及时拨打12315投诉电话,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门户网站、APP、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百度小程序等渠道提交投诉举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