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为提高广大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现发布如下消费警示:
1.网络购物需谨慎:在选择电商平台和商家时,优先挑选经营规模大、信誉度高、口碑好、交易量多、评价优的正规平台与商家,对朋友圈售卖的商品以及主播直播带货保持理性,不可盲目轻信。下单前,务必仔细了解定金、订金的区别以及营销活动细则,并留存好促销页面截图、商家承诺记录等资料。收到商品后,及时查验品牌标识、防伪码、产品批次等关键信息,若有异常,立刻拒收。同时,保存好购物凭证、商品详情页和聊天记录,以备维权之需。
2.保健食品勿轻信: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治疗疾病,购买时认准“蓝帽子”标志和标签上的批准文号,向商家索要发票和相关凭证。不要被“免费活动”“健康讲座”“权威证明”等噱头迷惑,避免听信虚假或误导性宣传,误购不合法合规的保健食品、非法宣称保健功能的普通食品,或宣传疾病预防治疗功效的食品。购买前,可参考保健食品的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结合自身需求,与家人沟通后再做决定。
3.个人信息严保护:消费过程中,对于需要留下个人信息的环节要谨慎对待,不扫来路不明的二维码,不安装可疑App。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规定,未经消费者允许推送商业信息和广告宣传行为涉嫌违法。丢弃快递包装前,务必清除或涂抹面单上的个人信息;谨慎授权App获取通讯录、定位等权限,定期清理缓存数据。
若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遭遇价格欺诈、消费陷阱、商品质量问题等消费纠纷,注意留存发票、合同等证据,可拨打12315投诉举报专线电话,或登录全国12315平台(https://www.12315.cn/)、通过12315APP或微信小程序进行投诉举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