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市场监管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讲政治、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市场监管亮点纷呈。在全省市场监管工作暨“双先”表彰会议、全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筑牢市场监管领域屏障。一是加强重点场所防控。落实防疫经理制,持续对农贸市场、餐饮场所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隐患332项,均整改到位。二是做好药品管控保供。动态调整管控措施,切实发挥零售药店“哨点”监测作用。坚持政治站位,全力做好药品保供稳价工作,全市药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三是强化高风险品种管控。加大进口冷链食品、进口冷链非食品物品管控力度。检查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34944户次,发现整改问题隐患453个。四是坚决查处涉疫物资违法行为。查办涉疫案件307件,罚没款532万元。1起案件入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首批查处涉疫物资价格违法典型案例。
(二)大力开展安全监管,坚决守牢安全底线。一是食品安全监管屏障更加坚固。主体责任持续强化。全市51576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实施了风险等级划分管理。全市2184家学校(幼儿园)食堂100%实行“互联网+明厨亮灶”。持续推进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两个责任”落实。34578家在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全部分级,21564名市、县、乡、村领导干部建立包保台账、责任清单、任务清单,签订了责任与任务承诺书。检验能力有效提升。“强化检测提升食品安全工程”列入民生实事,全市食品食用农产品抽检45170批次,完成率102.7%;发现不合格产品851批次,问题发现率1.89%。示范创建积极推进。我市被国务院食安办确定为第五批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新实施食品“三小”“红黑榜”制度,全省推广经验。专项整治成效明显。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等执法行动,查办各类食品违法案件3546起,邯郸某食品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生产加工掺杂掺假羊肉系列案,被市场监管总局列为食品安全大要案件。二是药品安全监管形势持续向好。突出中药饮片、进口药品、非法渠道购销药品、“两品一械”领域,深入组织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查办各类违法案件1372件,案件查办数量全省名列前茅,被国家药监局列为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重点联系单位。2起案件被国家药监局列为大要案件,向公安部门移送案件6起。三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水平不断提升。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打非治违,持续推进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机制建设,圆满完成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全市共排查整治各类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3192家,技术检验各类特种设备42915台,发现并整改问题隐患16719条,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532份,立案查处138起,经济处罚500万元,取缔拆除非法气瓶充装黑站点7家,集中报废销毁各类“黑气瓶”16973只。气瓶信息化管理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对全市31万余只气瓶制造、充装、检验、报废等全过程进行追溯,有效防范了气瓶安全事故。在全省率先建设智慧电梯云平台,96365电梯应急处置实现全覆盖,运用大数据技术对3.4万余台在用电梯进行实时风险监测预警,实现了对电梯的精准监管和社会共治。智慧电梯云平台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四是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坚守底线。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完成市级抽检846批次,合格793批次,不合格53批次。强化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后处理,均处理到位。关注社会热点、群众呼声,重点开展了电动自行车、头盔、“一老一小”特殊群体用品、燃气具,以及化肥农资产品质量安全等专项整治。五是劣质散煤管控全面加强。加大洁净型煤监督抽检力度,实现全覆盖。市县共抽查工业散煤132个批次,全部合格。加强散煤管控,开展“百日会战”专项行动,落实网格化监管,形成县、乡、村三级联防联控机制。查处无照经营散煤75起,查扣散煤1230吨。强化成品油质量监管,油站油品质量监督抽查100%全覆盖。
(三)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质量提升深入实施。建设“企·相逢”邯郸市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搭建起由“企·相逢”线上平台、20个县级中心站、37个基层工作站组成的三级网格化服务网络。深入组织开展“质量服务企业行”活动,稳步推进“质量官”梯次培育。扎实开展第八届市长质量管理奖评定,以点带面推进区域质量提升。二是质量基础不断夯实。全市共主持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20项,主持或参与团体标准52项。制定邯郸市地方标准33项,新立项河北省地方标准5项。新建、提升改造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2项。推动质量认证高质量发展,全市有效认证证书总数量达到5687张。三是服务市场主体提质提效。认真落实国家、省、市稳经济运行政策措施,制定了18条措施,创新开展“我是企业勤务员”服务行动,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深入推进“打假保名优”活动,查办各类侵权假冒案件 224起。组织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检查,查处涉企违规收费案件31件,退还违规收费185.14万元。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活力。一是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全市共授权专利7241件,其中发明专利805件,同比增长56%,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6件。全市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到97526件,增长率16.94%,超额完成递增12%的目标。新增“邱县棉花”“武安花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全市地理标志累计达到44件,其中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1件,全省第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3件,全省第三。二是知识产权运用成效显著。印发《邯郸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与中国银行邯郸分行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成效显著。办理专利商标质押融资34笔,融资总额18.86亿元,在全省位居前列。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武安市被确认为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新增专利代理机构1家,全市专利代理机构达到3家。三是知识产权保护再上台阶。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蓝天”专项执法行动,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办理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153件,办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183件。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我市在157个城市中获得第16名,较上年前移17个位次,国家知识产权局、省知识产权局通报表扬。
(五)全面强化监管执法,打造公平竞争环境。一是强化公平竞争。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开展“促竞争、护民生、保稳定”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专项行动。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42起,罚没款256万元。二是强化案件查办。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8274件,罚没款7514万元。突出稳物价,查处价格违法案件641起。突出查虚假,查办药品、保健食品、教育培训类虚假违法广告178件;突出维权益,重点打击商场、超市、4S专卖店捆绑强卖保险、通信服务业、汽车销售维修业等领域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累计查处案件324件。三是强化“双随机、一公开”、信用监管。全年共完成双随机抽查1093批次,抽查市场主体35191户,抽查检查结果100%公示。认真做好企业年度报告和信息公示工作,全市完成年度报告的市场主体达762758户,年报公示率87.53%。
(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升队伍建设水平一是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好市场监管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二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组织召开政治性警示教育大会暨集体廉政谈话,保持反腐败斗争高压态势。扎实推进纠正“四风”和作风纪律专项整治工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落实责任制,守牢主阵地。深入开展“转作风、提效能、比担当、做贡献”活动。三是提升队伍能力素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升监管队伍履职能力和专业水平,推动市场监管分局(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始终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认真贯彻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各项规定。推进依法行政,深化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加快建设富强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市场监管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2023年,全市市场监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市委十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树牢一个理念”(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实两个责任”(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聚焦三大考核”(质量强省、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守护七大安全”(食品、药品、特种设备、重点工业产品质量以及意识形态、舆情和保密)、“推进一件大事”(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简称“12371”),讲政治、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树形象、争一流,以高质量市场监管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加快建设富强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邯郸场景落地落实的新征程上,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概括起来即“六个聚焦”:
(一)聚焦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助发展。结合部门实际,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出台邯郸市市场监管领域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关注市场主体诉求,进一步便利市场主体准入。2023年,全市外资企业开办和注销限时办结率99%以上,新登记外资企业电子营业执照制发率97%以上。紧盯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着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深入开展“我是企业勤务员”活动,开展广告助企、平台助企等活动,助力企业解难纾困。
(二)聚焦守住安全底线,着力防风险。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载体,以落实“两个责任”为抓手,注重源头治理和过程监管并重,扎实强化重点领域监管,推动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整体水平持续提升。深化专项整治,持续开展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全生命周期质量监管。突出风险防控,加大食品、药品抽检力度。2023年,全市食品安全抽检检测达到4.5批次/千人。实施校园食品安全提升工程,配合有关部门推进学校(含幼儿园)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提质增效。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着力抓好危化企业、燃气行业、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领域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检查。强化劣质散煤管控和洁净型煤、成品油质量监管,深入开展“百日会战”和成品油质量专项执法,助力大气污染防治。
(三)聚焦打造良好环境,着力强监管。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强化公平竞争审查,深化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推进扫黑除恶市场流通领域整治工作收到实效。深入开展“打假保名优”、民生领域“铁拳”行动,强化监管执法,查办一批大案要案和典型案例。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企业信用风险差异化随机抽查企业占年度抽查企业总数不低于80%。深化放心消费创建活动,推动消费维权社会共治,持续优化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四)聚焦建设质量强市,着力抓提升。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深化质量提升行动,进一步完善“企·相逢”邯郸市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体系,深入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扎实做好政府质量管理奖推选评定工作,以点带面激励质量提升。强化标准引领,2023年,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10项以上,新建提升改造社会公用计量标准5项以上。
(五)聚焦知识产权保护,着力促创新。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争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加大发明专利,特别是高价值专利的培育力度,提升万人发明专利、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2023年,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500件。深入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提升专利转化效益。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提升知识产权金融助企效果。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开展“知识产权信息进企业促创新”活动。加大地理标志培育力度,助力乡村振兴。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六)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着力树形象。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旗帜鲜明讲政治,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治“四风”,树立新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加强干部队伍教育培训,深化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提升基层监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