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
Handan Administration for Market Regulation

政府信息公开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规划总结

邯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谋划

来源:本站发布时间:2024-01-27【字体大小:  

一、工作成效及亮点

2023,我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讲政治,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创先争优树形象,踔厉奋发勇担当,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50多项工作被省局点名表扬,30项工作获得省、市优秀荣誉,进入先进行列,市场监管工作亮点纷呈。2022年度省对市质量、食品、知识产权保护、双打(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重点考核,进入全省A级序列、第一方阵。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推动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并形成示范性经验做法,受到省食安办通报表扬。创新实施食品“三小”“红黑榜”制度,经验在全省推广;创新建立食品生产产品分类风险管控机制,得到省局领导批示肯定;创新建立跨省联合监管新机制,与山东菏泽、聊城、河南濮阳签订食品安全跨区域合作共治框架协议。市局推荐的《依法推进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整治提升》项目,入选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人民最满意的法治为民办实事”一等项目。查办食品药品违法案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被国家药监局列为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重点联系单位。在全省率先联合医保、审批部门出台《关于推进药品零售连锁化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零售药店连锁率达到66.5%,提高10%;创新实施“一业一证”改革经验在省政府《政务交流》刊发;探索创新实施了跨区域药品联合检查。与市公安局成立“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数据化合成作战中心”,系全省首家,省局要求在全省予以推广。统筹推进“品牌引领、全民共享”质量强市建设,“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机制改革经验”被省局推广,并列入省委改革办集中复制推广改革创新经验清单,《人民日报》《中国质量报》等各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与山东聊城市、河南濮阳市冀鲁豫三地质量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经验得到市场监管总局认可。深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在全省率先推进气瓶充装可视化管理,率先完成智慧电梯建设,智慧电梯云平台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全省特种设备智慧监管工作推进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与河南鹤壁、濮阳、山西长治、山东菏泽签订《四省五市跨地区知识产权合作联盟协议》;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被确定为第四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是全国唯一一所职业技术类学院。被省局评定为开展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示范建设工作的第一批试点地市。与河南安阳、山东聊城、山西长治签署晋冀鲁豫“四省四市”跨省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战略合作协议,开创联合抽查先例。我局撰写的《邯郸市全国12315平台医疗器械投诉举报数据质量分析报告》被国家药监局评为三等奖,是河北省唯一一篇获奖报告。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守护“三品一特”安全体现了新担当。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实施了食品安全十大整治提升行动、智慧监管等示范引领工作122家省级食品安全标准化学校(幼儿园)食堂创建工作全部完成。强化食品食用农产品抽检,共抽检48835批次,发现不合格产品718批次,问题发现率1.5%,均依法处置到位。市县乡村四级包保干部照单履职,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稳步推进了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落实落地。加大执法办案力度,共查办各类食品违法案件3626起,罚没款1814万元。强化药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药品安全巩固提升、医疗机构药械质量安全提升、化妆品线上净网线下清源专项整治等行动,梳理排查问题686个、责令整改1915家,查办药械妆违法案件1414起,罚没款886万。深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实施专项排查整治,组织开展特种设备打非治违等专项行动,共发现并整改问题隐患1879条,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619份,查处案件350起,经济处罚705万余元。守牢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对钢材、水泥、化肥、消防器材、燃气灶具等24种重点产品开展市级监督抽查,共抽检1230批次,不合格75批次,均依法处理。强化散煤和成品油质量监管,严厉打击经营销售劣质散煤违法行为,没收移交散煤780余吨,查封移交不合格油品3.28吨。

(二)服务高质量发展彰显了新作为。质量强市建设扎实推进。制定《邯郸市质量强市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扎实开展“质量服务企业行”,全市规上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覆盖率100%。扎实开展市长质量管理奖评定工作,5家组织和5名个人荣获第八届邯郸市市长质量管理奖,培树了一批高质量发展标杆典型。大力推进助企引智服务工作,促成6家企业与7名外籍质量专家对接洽谈、签约合作,助企引智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质量基础不断夯实。主持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18项。积极落实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我市2家企业入选2023年度河北省企业标准“领跑者”名单。夯实计量技术和管理基础,完成新建、提升改造社会公用计量标准50。持续推进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培训企业1087家,有效解决小微企业精准帮扶需求38政务服务不断提质提效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20条措施,港资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全国试点工作扎实推进,认真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检查行动,为企业减负174.76万。   

)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实现了新突破。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全市共授权专利564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903件,全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66件,同比增长27.67%;商标申请、注册数量稳定增长,有效商标注册总量达108340件。我市彭城磁州窑、永年紧固件、大名草编3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区域商标品牌。知识产权运用成效显著。推进知识产权产业引领行动,我市4家企业荣获第一届河北省专利奖。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完成专利转化1687项。推进知识产权强企提升工作,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7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市县两级举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组织银企对接50余次,完成质押融资64笔,总额11.23亿元。知识产权保护再上台阶。与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设立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站,联动合作机制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力度加大,办理知识产权案件335件。我市办理的1起扰乱商标代理市场秩序案入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起知识产权执法典型案件。

(四)市场监管执法取得了新进展。公平竞争深入推进认真开展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行动,共立案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46件,行政处罚468万元,发出民生领域反垄断整改建议书5份。加强公平竞争审查,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19执法办案成效彰显深入开展民生领域“铁拳”“打假保名优”等行动,全市系统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7019起,罚没款5670万元。消费环境持续优化。组织开展了3.15系列活动,放心消费示范单位满意度测评工作,截至目前,全市放心消费创建示范单位省级239家、市级514家、县级1610家。受理各类咨询、投诉举报50430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158.34万元。“双随机、一公开”、信用监管不断加强。开展双随机抽查1270次、31255户,检查结果100%向社会公示。

(五)班子队伍建设迈上了新台阶认真组织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召开“两优一先”表彰大会。深入开展行风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保持反腐败斗争高压态势。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升监管队伍履职能力和专业水平。开展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永年区广府市场监管所获得五星市场监管所称号,曲周县河南疃市场监管分局等10个基层所(分局)被评为四星市场监管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强化执法监督,切实加强执法队伍履职能力建设。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是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质量强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科技赋能不足,监管执法依赖传统路径、习惯定势较多,信息化监管、智慧监管步伐不够大。

市场监管领域仍存在风险隐患,消费环境尚需进一步优化,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仍时有发生。

四是干部素质能力需进一步提升,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少,年龄结构老化,基层人员短缺的现象比较突出。

四、2024年工作谋划

2024年全市市场监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五次、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和省局部署要求,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深化“12371”总体思路,即坚持“一个理念”(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实“两个责任”(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盯紧“三项考核”(省对市质量工作、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考核),守住“七大安全”(食品、药品、重点工业产品、特种设备和意识形态、舆情、保密),推进“一件大事”(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发进取,讲政治、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砥砺奋进,以更加严实的工作作风实干担当,为促进邯郸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贡献邯郸市场监管力量

重点在五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上持续发力围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价细则(2023版)》,围绕70个评价内容、5个否决项、13个创新示范项目,进一步查漏补缺,健全机制。紧盯否决项,坚决守护创建底线;把握基础项,着力提升安全水平;争取创新项,精心谋划创新项目,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创城攻坚战。

(二)守牢三品一特安全底线上持续发力牢固树立“隐患不排查、问题不整改就是事故”的理念,锚定“一年打基础、两年全覆盖、三年见成效”目标任务依靠严格的管理、科学的机制和手段,让一般事故成为小概率事件、较大事故成为极小概率事件、重大事故成为零概率事件。持续推进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地落实,紧盯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严防源头、严管过程。严格落实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制度,实现风险分级动态管理,确保生产经营全过程安全。加大集中供餐单位监管力度,扩大“明厨亮灶+互联网”覆盖面。落实药品安全分级监管要求和全链条监管责任,深入开展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严厉打击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领域违法行为。深入开展特种设备专项排查整治,完善智慧监管体系。做好涉及大气污染相关产品质量监管。

(三)在服务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发力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竭尽全力支持企业发展,真心实意为企业排忧解难,当好企业发展的24小时服务员。强力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纲要》等政策落实。扎实做好第九届市长质量管理奖评定工作,积极参与中国质量奖、河北省政府质量奖评选。深化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强化标准引领,开展标准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落实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增加高质量标准供给,助推产业发展提质升级。2024年鼓励引导我市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10项以上。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上持续发力。加大高价值专利、国际商标和地理标志培育力度,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10%以上、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2%以上。深入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推进知识产权强企提升行动和产业引领行动。持续开展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专项行动,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

维护市场秩序上持续发力统筹抓好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价格监管等工作。深入开展民生领域“铁拳”行动,紧盯“民意最盼、危害最大、市场监管风险和压力最大”的重点领域,有力有效开展集中整治,查办一批大案要案和典型案例。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全面推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推进放心消费创建,提升消费满意度。不断创新监管理念、监管模式、监管手段和监管技术,坚持法治、信用、智慧监管三位一体、一起推进,提高监管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和规范化水平。

(五)在干部队伍建设上持续发力。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内提素质,外树形象。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提升履职能力水平。深化行风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以评促建,加强基层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健全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机制,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为推动市场监管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导航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