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场监管局的全面指导下,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治理市场秩序,提升监管效能,全面推进市场监管领域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市被国务院食安办确定为第五批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试点城市,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创新实施食品“三小”“红黑榜”制度,全省推广经验;“强化检测提升食品安全工程”列入全市10项民生实事,实事实干赢得百姓口碑;智慧电梯云平台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全省位居前列,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成绩优异,国家知识产权局、省知识产权局通报表扬;药品案件查办数量全省名列前茅,被国家药监局列为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重点联系单位,2起案件入选国家药监局大案要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市场监管工作给予表扬肯定。
一、坚持高位推进,强化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领导。一是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按照《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结合实际制定《邯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明确和细化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主要职责和工作任务。坚持重要法治工作和重大问题党组集体决策,将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纳入全年重点工作和年终绩效考核,及时解决遇到的重大问题,不断提升市场监管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二是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将法治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通过党组会、中心组学习、局长办公会、专题业务培训等形式,开展集中学法活动,组织学习了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了宪法、行政处罚法、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强化领导干部法治理念,促进法治思维能力的日常养成,增强了运用法律手段履职的能力和意识。三是领导班子带头开展法律考评。按照市政府依法行政和法治建设相关要求,领导班子全体带头积极参加年度法律知识考试,参加执法证件年度培训和考试,通过考试检验掌握和运用市场监管领域法律法规情况,带动全局上下持续养成学法、用法、依法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改革创新,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证照联办改革,持续推进“照后减证”、“多证合一”,贯彻执行“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改革要求,大力推进外资企业注册从速办结、即时办理,最大限度的压缩审批时间,全市外资企业登记时间从5个工作日到压缩至0.5个工作日内,当场办结率95%以上。二是制定落实惠企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稳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制定了支持市场主体发展18条措施,创新开展“我是企业勤务员”服务活动,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共检查677家单位,查处涉企违规收费案件29件,退还145.1万元。积极组织银企对接和保企对接,办理专利商标质押融资28笔,融资总额18亿元,在全省名列前茅。三是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结合营商环境痛点和企业信用分级分类评定等情况确定抽查频次,真正做到监管工作“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强化部门联合抽查,实现了“一次检查、全身体检”,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今年以来,组织各级各部门开展随机抽查检查1093次,抽查市场主体35191户,其中部门联合抽查232次,抽查3695户,抽查检查结果公示率100%。四是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印发《支持市场主体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对“三新经济”给予1至2年的包容期,转发省局市场监管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则和裁量基准,严格按照不予处罚、从轻处罚等裁量情形,规范自由裁量权。落实省局市场监管领域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包括免罚事项66项。今年以来,共办理不予处罚案件22件,免予处罚近100万元。五是不断深化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稳步推进“质量官”梯次培育,组织开展“质量服务企业行”活动。2家企业获得省政府质量奖,2家企业获得提名奖。5家组织、5名个人获得第七届邯郸市市长质量管理奖。六是持续加强标准引领。全市共主持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20项,天津铁厂有限公司参与制定的两项行业标准填补了业内标准的空白。主持或参与团体标准52项。制定邯郸市地方标准20项,新立项河北省地方标准5项。推动质量认证高质量发展,全市有效认证证书总数量达到5713张。七是强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工作。编制出台《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2021-2035年)》《邯郸市“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今年以来,全市共授权专利6080件,其中发明专利655件,同比增长60.93%,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53件。全市商标申请16092件、注册15071件、有效注册量达到97526件,增长率16.94%,超额完成递增12%的目标。新增“邱县棉花”“武安花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全市地理标志累计拥有量达到44件,其中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1件,全省第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3件,全省第三。我市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覆盖率超过60%,超额完成省局年度任务。
三、推进依法审查,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一是推进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根据省司法局和市司法局相关规定要求,严格落实主要负责人履行本地区本部门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工作第一责任,明确政策法规处为合法性审查责任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具有公职律师资格的人员为专职从事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的人员,同时聘请法律顾问为兼职人员,对代起草和本部门印发的规范性文件均按照要求实施合法性审查。今年来,共计审查代拟文件3件,审查本部门规范性文件1份。另外,按照规范性文件备案要求,按照规定时限和要求对本部门印发的规范性文件《邯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支持市场主体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上报市司法局备案。按照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要求,对市政府涉及市场监管部门的9份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共废止2项、保留7项。二是扎实推进公平竞争审查。我局牵头全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先后制定印发《公平竞争审查举报处理办法》《政策措施会审办法》《政策措施抽查办法》等三项制度,率先制定了《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考核指引》,推动成立邯郸市公平竞争政策实施领导小组,安排部署全市工作。会同市直成员部门成立督导组,强化对各县(市、区)政府和全市30个成员单位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的督导检查。今年以来,全市共清理审查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文件939件(2021年12月31日以前文件604件,2022年新增335件),其中保留使用文件786件(适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例外规定保留1件),修订9件,废止37件,失效107件。同时,严格对代拟文件和本部门文件进行审查,全年共审查涉及市场主体内容的文件3项。
四、规范制度建设,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一是建立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局法治建设工作要求,结合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实际,及时召开全市系统法治建设工作会议,印发《2022年全市市场监管法治工作要点》,对全年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二是严格落实行政决策程序。按照《邯郸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要求,制定印发《邯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议事规则》《邯郸市市场监管局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等制度,确保做出重大决策时,均按要求履行相关程序,积极落实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三是强化权力制约监督。实行清单管理,动态调整邯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许可事项清单(3项)、行政处罚事项清单(434项)、行政强制事项清单(24项)、行政检查事项清单(43项)等,全部在市局官网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有效发挥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的重要作用,协助审查文件2份,参加案件研讨会6次,出具法律意见11余条。今年以来,未出现作出重大行政决策违反法定权限或者违反法定程序,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被追究责任的现象。
五、坚守安全底线,维护市场安全形势。一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等执法行动,查办各类食品违法案件3365起,罚没款1246万元。邯郸某食品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生产加工掺杂掺假羊肉系列案,被市场监管总局列为食品安全大要案件。与市公安局联合制发《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执法协作实施办法》,加强信息共享、情况通报、线索研判,形成联合办案强大合力。二是强化药品安全监管。突出中药饮片、进口药品、非法渠道购销药品、“两品一械”领域,深入组织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查办各类违法案件1254件,罚没款686万元。2起案件被国家药监局列为大要案件,向公安部门移送案件6起。三是深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全市共排查整治各类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3192家,技术检验各类特种设备42915台,发现并整改问题隐患16719条,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532份,立案查处138起,经济处罚500万元,取缔拆除非法气瓶充装黑站点7家,集中报废销毁各类“黑气瓶”16973只。气瓶信息化管理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覆盖,对全市31万余只气瓶制造、充装、检验、报废等全过程进行追溯,有效防范气瓶安全事故。在全省率先建设了智慧电梯云平台,96365电梯应急处置实现了全覆盖,运用大数据技术对3.4万余台在用电梯进行实时的风险监测预警,实现了对电梯的精准监管和社会共治。四是坚守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完成市级抽检846批次,合格793批次,不合格53批次。强化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后处理,均处理到位。关注社会热点、群众呼声,重点开展了电动自行车、头盔、“一老一小”特殊群体用品、燃气具,以及化肥农资产品质量安全等专项整治。
六、严格规范执法,提升行政执法公信力。一是推动公平竞争。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开展“促竞争、护民生、保稳定”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专项行动,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42起,罚没款256万元。完成了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申报工作。二是加强执法办案。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7791件,罚没款6224万元。突出稳物价,查处价格违法案件643起。突出查虚假,查办药品、保健食品、教育培训类虚假违法广告178件;突出维权益,重点打击商场、超市、4s专卖店捆绑强卖保险、通信服务业、汽车销售维修业等领域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累计查处案件324件。受理投诉举报38920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915.21万元。三是落实三项制度。坚持以“公示制度”促进阳光执法,以“全过程记录制度”规范执法程序,以“法制审核制度”保证合法行政。市局官网开辟专栏,及时公布“三项制度”“四类文本”“五个清单”,《邯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行为用语指引》和行政处罚决定书,有力促进了规范执法。
七、强化队伍建设,严格规范规范执法行为。一是强化学习培训。针对机构改革后执法人员业务水平不均衡的实际,组织参加全省系统“市场监管大讲堂”,鼓励大家通过各级网络学院参加线上学习培训,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和综合执法局等部门均采取多种方式强化对一线执法干部队伍的业务能力培训,切实增强全市系统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二是依法行使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严格落实《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则》《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等文件,依法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坚决杜绝超越法定权限或违反法定程序执法,杜绝滥用自由裁量权、选择性执法等问题发生。三是强化执法监督检查。以开展案卷评查为契机,以行政执法办案和行政处罚案卷质量“双提升”活动为抓手,紧紧围绕全市市场监管行政执法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着力解决行政执法中业务不精、能力不强、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切实提升行政执法人员学习能力、服务能力、办案能力和廉洁自律能力。今年以来,对全市系统108份行政处罚案卷进行了集中评查,组织业务骨干对冀南新区市场监管局开展现场业务指导,查阅案卷136份,对存在的问题下达了执法监督指导意见书。
八、自觉接受监督,推动矛盾纠纷依法有效化解。一是自觉接受监督依据市纪委监委驻局纪检监察组《关于印发<“三重一大”事项报备制度>的通知》(邯驻市监纪发〔2022〕1号)要求,驻局纪检监察组强化对重大案件办理情况进行备案监督,全程参加行政执法案件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会议。二是强化纪律观念。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接受行政复议机关监督、审计财政监督、社会监督、网络舆情监督。今年以来,我局共承办省、市人大代表建议40件(其中主办23件,会办17件),全部认真办理、按时答复,代表满意率100%。三是加强政府信息公开。聚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强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等重点工作做好信息公开。今年以来,市局门户网站主动公开通知、公告等各类文件115件,发布信息547条。畅通依申请公开渠道,依法答复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8件。
九、强化法治宣传,积极营造浓厚社会氛围。一是通过自媒体开展宣传。在部门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开辟法律宣传专栏,对市场监管领域新颁布、新修订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及时开展宣传,增加社会各界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今年以来,共在部门门户网站和公众号开展法律宣传86次。二是通过新闻媒体开展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宣传的阵地作用,坚持常态化向各类新闻媒体推送我局在市场监管工作中的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同时融合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市场主体守法经营、规范经营。今年以来,我局共在各类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刊登稿件1211篇,其中《学习强国》平台推送20篇,国家总局机关报《中国市场监管报》刊发27篇,《邯郸日报》刊发54篇,微信公众号推送图文消息1091篇,为法律宣传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三是通过重点环节开展宣传。积极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5·20”世界计量日、“6·7”世界食品安全日、“6·9”世界认可日、“10·14”世界标准日、电梯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周、安全用药月、质量月等系列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印发宣传彩页、发放纪念品、开展知识问答等方式,对相关法律法规及消费知识等内容开展专项宣传。今年以来,先后共开展各类专项宣传活动30余次,印发各类宣传材料超过5万份。四是通过对外开放开展宣传。在大型超市、农贸市场创建20个食品安全宣传站,建成两家市级“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基地”,定期举办食品药品检验实验室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中小学生等,到我局食品药品检验中心现场观摩食品药品科普基地,学习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营造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浓厚氛围。
邯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